所謂的「在來線」是指原本就存在於地方上的鐵路。相對於新幹線等新鋪設軌道的鐵路來說,是居民的日常代步工具。「在來線」上也有許多特別「特急」列車以及觀光列車、復古列車,連結都市與城鎮,延伸觀光的觸角。
看得懂熊本「在來線」月台位置圖嗎?0號月台在最左,但需由1號月台進入左轉,2號月台在後,由1號月台或3號月台走天橋進入,4號月台則在3號月台和5號月台後面。這幾天坐A列車で行こう去三角、あそぼーい到阿蘇立野和SL人吉到鹿兒島等觀光列車都由這些月台上車,上車前都要先看圖確認怎麼去月台搭車。
新幹線往在來線的聯絡地下道,好多小黑喔。
觀光火車あそぼーい「阿蘇男孩」是豊肥本線的臨時特急列車,行駛於熊本和宮地之間,飛越壯闊的阿蘇火山臼(Caldera),黑白塗裝的車體外繪有好多可愛的小黑狗-小黑(くろちゃん),車廂內布置充滿童趣、有如玩具箱般的車內設備和迷人的咖啡廳裝滿了童心遊情,大人小孩都會感到樂趣無窮的歡樂親子列車。
回來看照片才發現車頭那位陌生帥哥一直在擺pose,真是辛苦他了。
全景座位(1‧4號車)第一排座位大視野的觀景窗,視線開闊無遮擋。
後半有觀景休憩座,無劃位,先坐先贏。
悠閒喝飲料看流動的風景,很幸福呢。
休憩室。
家庭餐桌位,在車上碰到的台灣家庭,車上台灣客滿多的。
wrbb最喜歡的溫馨佈景區,回來都要騙人是在某民宿或咖啡廳,其實在列車上...。
3號家庭車廂靠窗座位設有兒童專用的「小黑的白色座位」,有超可愛的親子座椅及遊戲間,就像是個遊樂場,適合親子一同搭乘盡情玩樂的遊樂園列車。
收集了兒童繪本等多種書籍的圖書室。
裝滿了木球的遊樂區─「木頭游泳池」,美麗的服務小姐專職招呼小孩。
關小孩的圍欄,但小孩真會乖乖呆在裡面嗎?
小吧台賣餐飲和紀念品,可拿紀念乘車卡和蓋紀念章。
車上隨處可見小黑的圖像。
觀光火車必有的拍照標牌。
阿蘇地區的地形很特別,活火山「阿蘇五岳」一字排開橫列中央,將兩山之間的「阿蘇谷地」分隔成南北兩部份,外面還又有「外輪山」包圍。位在阿蘇谷地最西邊的「立野」地區是唯一沒有被外輪山阻隔的地形裂口,因此南北谷地的河川、鐵道都在此會合。
溫文儒雅的車長解說立野車站折返線。
由西北方熊本方向進入立野站的豐肥本線在過了車站月台的中段後直接就變成南阿蘇鐵道高森線的軌道(私鐵),反而是要繼續行駛豐肥本線的列車,必須在進入立野車站後倒車出站,並且在車站西北側不遠的道岔處改行偏北的岔線(偏南的岔線則是原本往熊本方向的路線),進入一條車輛留置線之後,再次倒車,並再次遇到另一個道岔轉走更偏北側的岔路之後,才會完全進入駛往大分方向的豐肥本線正線,而變成一個「之」字形的折返線。
工班指揮通行。
在立野下車換搭トロッコ列車ゆうすげ到高森。
站務員揮手送別。
「南阿蘇鐵道」西起立野,東到高森,共有十個車站,長約17公里,在日本國鐵時代叫做「高森線」,1986年廢止,民間成立「南阿蘇鐵道株式會社」接手營運,其中開放式車廂的觀光小火車「トロッコ」深受歡迎,只有3~11月的假日行駛。
不知是否因為是私鐵,有點破舊,人滿多的。
像營養不良的少年車長推銷紀念品和餐點,挺忙的。
wrbb快開車時才買票,一人獨佔4個座位,座位好小,坐起來並不是很舒服。因帽子碰到後面穿粉色衫的男子被叱責,不過他們4大隻擠在一起,也真是委屈他們了。
之前查資料時說車票470円,買票時以為是往復票,還想回程再搭,結果不但糗大了,還誤了宮地的行程。
美麗的峽谷溪流,搭乘ゆうすげ觀光小火車可欣賞阿蘇溪谷的自然景觀之美,以及流經阿蘇谷的黑川和流經南阿蘇德白川兩河川之匯流點。
回程坐普通車,透過窗玻璃看,嗯,果然有差,但也是很有朦朧美。
沿路沃野平疇,第一次到日本時驚異他們的景色好乾淨,後來才發現是車窗很乾淨,看出去藍天綠地自是好風景,我們真是要學學啊。
應該是長陽站,車子停靠時,一群忍者丟糖果,好想下車去拍照啊。
糖果丟完,車子也要開了,揮手再見了。不知首班車有沒有,回程就沒看到了。
wrbb的戰利品,那4大隻也撿了一堆,但下車時全留下,那幹嘛撿啊。
「阿蘇下田城ふれあい(交流)溫泉站」~日本站名第五長的車站,古城造型的車站,非常特別。
「南阿蘇水の生まれる里白水高原駅」~日本名字最長的車站,方圓一公里左右就有三個水源地,難怪叫做「水的出生地」。
造型奇特的是站房嗎?不敢下車,下班車要1個小時後。
到高森了,很歐風的木造站房。
站前展示的蒸汽火車,幼稚園校外教學拍照為證,但小朋友有點失控。
本打算去湧水公園的,但看指示1.1公里,不知要走多久怕搭不到回程的車而放棄,現在想來真是後悔。這個地方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會不斷湧水的隧道,但是它之所以有趣,就是因為它跟我們的雪山隧道很像,是在進行高森線預計接高千穗線的交通建設,開挖隧道時,挖出大量湧水。不一樣的是,後來就因為湧水而放棄整個橫貫九州中部的鐵路路線工程,這個隧道後來就成為現在的「湧水トンネル公園」;而台灣則是「排除萬難」完成了北宜高速公路。
那就逛逛高森吧,長得很盆景的樹,挺特別的。
觀光中心的寶船模型。
回程搭的普通車,去回搭不同車種也是挺好的,同列後面加掛觀光小火車。
說實話,普通車寬敞舒服多了,除wrbb外,祇有一個乘客,而且很快下車,wrbb又包車了。
阿蘇站獨有的小黑站長室,小黑不在,站個立牌意思意思吧。
說是案內所,裡面却是展售場,也有生鮮蔬果,有點像小市場。
熊本真是善用吉祥物くまモン,吃的用的穿的玩的,熊本車站二樓商店街有三分之一都在賣くまモン。三年前初見還覺它呆呆的,但在強力洗腦下,真是越看越可愛了,日本真是很會行銷,可愛度故事性...,真是要好好學習呢。
連醬油也有,還細分不同用途和口味。
列車造型的餡餅,wrbb對日本的甜點沒什麼興趣,甜死人不償命。
是橘子列車嗎?沒看到笑臉呢。
大宮神社的山鹿燈籠祭與“火國祭”(8月中旬在熊本市召開)、“菊水町古墳祭”(8月上旬在玉名郡菊水町召開)並稱火國熊本的“夏季三大火節”。山鹿燈籠祭為山鹿市大宮神社的祭典,每年8月15日至17日舉行,搭配民謠歌曲「よへほ節」,身著傳統浴衣,頭戴金、銀紙作的金燈籠的女性在山鹿市內邊走邊跳。祭典期間除了奉納燈籠舞蹈、納涼花火大會、還有火炬隊伍、千人燈籠舞蹈等豐富活動行程,每年都吸引各國觀光遊客前往朝聖記錄這傳統的一大祭典。
而山鹿燈籠祭的由來,主要有兩個傳說。一說是指景行天皇巡視至九州時,山鹿市內濃霧四起,道路完全受到濃霧影響導致天皇一行人無法前進,當地居民便設法使用火炬引路,帶領天皇抵達大宮神社,因此火炬轉變為現今的燈籠奉納於神社。另一說為日本室町(13至15世紀)時期,山鹿地方溫泉枯竭,經過該地金剛乘寺的宥明法印法師祈禱後溫泉水一湧而出,後代居民便為了追思緬懷法師而開始奉納燈籠。
這就是戴在頭上的宮燈,現在還是點蠟燭嗎?wrbb模擬戴宮燈的樣子,很無聊吧,但開心就好了,宮燈後就是大宮神社的模型。
表情溫婉的石像,連街燈也是宮燈造型。
宮燈圖像的水道蓋。
大宮神社。
展示室,可惜今天因祭典不開放。
古蹟櫻花湯屋,泡湯記得祇要300円,啊,若可在此住一晚,wrbb一定會去泡。
活動要開始了,很像路祭。
小女孩先開場,也是傳承。
正如其別名“通宵祭”一樣,在第二天的“千人燈籠舞”中,穿著浴衣的1000名女性頭上頂著點亮的“金燈籠”,唱著節奏舒緩的“よへほ調”,徹夜不停地歌舞。而男人們則為了再現以前出迎的場面,按照古時的衣著打扮,組成“松明行列(意即火把隊伍)”。
跳著優雅端莊舞蹈的女孩頭頂著金燈籠,伴隨著搖曳燈火的“千人燈籠舞”,給人一種充滿幻想的美感。
祭典前先有祭師作法會儀式。
太鼔表演。
くまモン也來了,但想拍照中斷攝影是錯的,結果一陣手忙腳亂沒拍好。
千人燈籠舞,看到後來有點無聊。
街上也有活動和表演。
不知是因為頂著燈籠無法做太大的舞蹈動作,還是為迎天皇要表現端莊嫺雅,剛看完狂野奔放的高知よさこい鳴子祭和德島阿波舞,wrbb真是看到快睡著,一方面也是要趕回熊本,看完千人踊,wrbb就提早離開去等公車,也還好提早去排隊,不然可能要站回熊本了。
應該不會再來山鹿,交通不是很方便,中午到熊本放好行李,因熊本公車總站在城區,離火車站很遠,不會搭公車或路面電車,決定搭新幹線到新玉名再轉公車,但上錯公車到玉名,結果運氣好到正好是完全沒車可回新玉名的時段,火車則不通,就困在鳥不生蛋的玉名1個多小時,唉,wrbb討厭公車,不論上錯車或下錯站都很慘。再千辛萬苦坐車回新玉名,再等下一班車到山鹿,到山鹿都黃昏了,早知就在熊本搭直達車了。回程新玉名18點就沒車了,還好熊本21點有班末班車。回程的車上擠滿人,途中司機一煞車一個男子就衝出去撞擋風玻璃,覺得危險舖好紙示意前面的老太太可坐踏板,她先生就一直企圖和wrbb聊。好心有好報,到熊本正在想如何回火車站前的東橫inn,老先生就說他們正好住車站附近,就由他們帶路搭傳說中的叮叮路面電車回火車站。電車內是木頭地板,標示也清楚不用擔心下錯車,人很多不好意思拍照,不過常說日本人有禮也不見得,一群少年就大剌剌坐在老弱座,完全無視我們這三個老人家。
晚上特意訂高樓層房可看夜景,但窗戶有網格不適合拍照。隔音不很好,隔壁有人鼾聲比重低音喇叭震動還大,祇好請服務生換房,真是不太順的一天啊。